5月6日,以“世界设计,深圳动能”为主题的2023深圳设计周即将落幕。
在本届深圳设计周上,围绕“设计赋能产业发展、引领时尚消费潮流、打造城市营销品牌、解决城市治理难题”四个维度,共推出了8场主题活动、21场系列重点活动和N个分会场星展场活动。
此外,本届深圳设计周还发布了《城市设计周可持续发展报告》,从大都会的平台动能、文化多样性的共生与共荣、协同发展的创新探索和更多城市设计周案例四个维度展开研究。
报告里提到,深圳设计周不仅仅是以设计为主题的活动平台,它更强调设计与行业、设计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引进世界各地和国家的顶级设计资源,使城市成为一个创意集群。
“我们希望深圳的城市活力是由每一个公民来构建的,不管是设计周或‘设计之都’,它不应该只一个简单的名称或平台,除了为产业赋能,还应该为整个城市的创新发展去赋能。”深圳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助理教授、米兰理工大学战略设计博士韩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说道。
尤其是,深圳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发展都走在了全国非常前沿的位置。因此,韩晗建议,作为中国首个被评为“设计之都”的城市,深圳可以在这些方向上挖掘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南方财经:今年深圳设计周的主题为“世界设计,深圳动能”,您如何解读其中含义?
韩晗:“世界设计,深圳动能”其实是以大设计驱动创新的一个诠释。在建立“设计之都”这个城市网络的时候,也是为了让全球城市共同关注可持续发展,因此以设计驱动创新,其实也是以设计来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当前,我们以深圳作为原点,向全球发出邀请,来共同对话、共同探讨大设计如何驱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同时,作为“设计之都”,深圳还要考虑怎么发挥它的引领角色,带动中国其他“设计之都”共同发展,以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带来更多的城市发展机遇。
南方财经:目前,深圳整体设计环境中,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重点关注的地方?
韩晗:深圳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它允许年轻人在大语境下面有更多的努力和尝试,整体来看,深圳的设计环境还是非常好的。
从设计的角度来说,推进可持续发展这件事情是仍需要努力的。在深圳,这个城市有无数的创新机遇,不管是企业还是人才,都愿意在这个阶段来到深圳为城市发展建设做贡献。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想得更长远些,要想到30年以后、50年以后甚至100年以后,深圳是什么样子的,而那时候深圳又该如何吸引年轻的力量。
所以,在深圳走过创新的起步阶段后,代际的发展和传承是深圳要努力的方向。
南方财经:目前,深圳作为“设计之都”已走过15年。接下来,我们该如何抓住设计契机,更好地让设计带动各产业的跃升?
韩晗:深圳是一个未来之城,我们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发展都走在了全国非常前沿的位置。因此,作为中国首个被评为“设计之都”的城市,深圳可以在这些方向上挖掘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比如,如何通过全维度的数字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来驱动产业和城市文化的发展,如何能够给全国甚至全球带来体验创新、策略创新,让深圳成为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标杆。
南方财经:了解到您是米兰理工大学战略设计博士,那么,米兰在设计赋能产业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优势值得深圳去学习?
韩晗:米兰有米兰设计周、米兰家具展等等,目前仍是欧洲以及全球一个非常领先的角色。以米兰家具展举例,由于米兰周围有非常多的工厂、品牌,所以在每次家具展举行的时候,都会吸引全球的企业、设计师和媒体聚集在这个城市,一起在这个城市散发创意的活力和动能。
因此,在米兰设计周期间,你可以看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散发着自己的创意能量,整个米兰是全员动起来的,整个城市都在被设计赋能。
从公共性融入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米兰设计周的公民意识非常好。我们可以看到,城市的每一个触点都能被设计进行创意创新,从而影响了上至80多岁的老人和下至几岁的小孩,让他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参与进设计周去。有人可能有自己的项目,有人可能只是参与者之一,但是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甚至于出租车司机都会受到米兰设计周的影响。
目前,我们仍希望深圳能够扮演好在技术创新上的引领角色,能够在当前这个阶段走好自己的路,为城市接下来的60年也好,或未来的若干个15年也好,做好铺垫。
我们也希望深圳的城市活力是由每一个公民来构建的,不管是设计周或“设计之都”,它不应该只一个简单的名称或平台,除了为产业赋能,还应该为整个城市的创新发展去赋能。因此,我们接下来会更关注公民性和公众意识,让全民参与到设计周和“设计之都”的建设中来。
与米兰相比,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但是我们的数字化建设和普及非常快,在此机遇上,通过数字化界面和新技术驱动,能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更平等的机会加入到我们的创意创新活动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