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经开区道路上,造型科幻可爱的自动驾驶巴士畅通地行驶着,这是依托轻舟智航自主研发的Driven-by-QCraft自动驾驶方案设计出的“Sharing Bus”。6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乘坐该车观察到,它能以每小时20到50公里速度在城市开放道路行驶,并灵活应对多种复杂交通场景,例如人车混杂的路口、后车加塞等。
与常见的普通巴士不同,“Sharing Bus”采用“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微循环”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公开道路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Sharing Bus”主要服务16号线小军山地铁站到春笋智慧青年城站、春笋智慧生态城到“池中间”之间的短途通勤接驳,为沿线15个小区约5万居民提供智能接驳出行服务,致力于为武汉市民解决“最后三公里”的出行烦恼。
此款“Sharing Bus”由东风享悦推出。6月15日,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尤峥在2023年第十五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指出,在智能网联方面,东风汽车率先开展L4级5G Robtaxi示范运营,在武汉智能网联示范区累计运行里程已经超过200万公里。
承载东风集团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大力度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武汉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唐超在蓝皮书论坛上指出,作为全国首批“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的区域,武汉经开区聚焦“中国车谷”中心目标,将在2025年实现“无人驾驶之城”规划。
在具体目标方面,唐超介绍,武汉经开区将聚焦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定义汽车、新能源三大方向。
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武汉经开区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去年10万单商业化运营基础上,今年要做到100万单。”唐超表示,区内将开放100个应用场景,包括无人出租、景区观光、智慧公交、末端物流等。
“此外,未来三年,武汉经开区将每年推出一款超大算力的智能芯片,产量在三年内破百万,功率半导体芯片产量突破120万片,同时布局横跨手机和汽车的操作系统,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力争上游。”唐超进一步指出。
目标的达成离不开优势基础设施的支撑。唐超表示,武汉经开区是发展汽车产业的“风水宝地”。这里有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有全国最大的智能网联测试场,兼容F2级赛道;更有新能源工厂区域,是“中国车谷”工业经济的新引擎。
除此之外,大规模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也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据悉,武汉市第五批开放的344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全部位于武汉经开区。?
武汉经开区还在加快构建“封闭+开放+仿真”测试体系,打造“整车厂+上下游创新企业”的自动驾驶产业生态。当前东风悦享、百度“萝卜快跑”等智能网联汽车企业均来武汉经开区进行测试、开展无人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
政策支持也必不可少。“今年,我们出台了‘1+7+X’扶持政策体系。”唐超介绍,武汉经开区给予“一条龙”政策支持,给予落地企业固定投资8%的奖励,其中4%免申即享,剩余4%建成后兑现;为帮助外地车企融入本区域供应链,对整车厂本地零部件采购金额给予5%的三年奖励。
对于用户而言,最关心的或许是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对此,唐超表示,2023年武汉经开区将完成智能网联汽车立法调研,推出3个车路建设的行业标准,引领无人驾驶商业化。